kaiyun体育app官网登录

导师队伍

kaiyun体育app官网登录:导师园地

    kaiyun体育app官网登录:导师风采

   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

    kaiyun体育app官网登录:陈建平 教授

    来源: 发布时间 : 2013-12-30 点击量:

      

    http://yjsdsfc.gdufs.edu.cn/images/13/05/04/1gvn8xhmjk/lssw_image001.jpg

     

     

    姓名:陈建平  

       

    性别:  

      

    职称:教授   

      

    学科专业: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

      

    研究方向:社会语言学、跨文化语篇研究

       

     联系方式:jpchen@gdufs.edu.cn

      

      

    一)主要研究兴趣

      

    跨文化语篇研究

      

    翻译与跨文化交际

      

    汉英语篇模式差异

      

    社会文化变迁与话语建构关系

      

    二)主要论文、著作、科研课题

      

    主要论文 (按发表时间顺序)        

      

    1. 中英美大学机构身份话语建构策略比较,《现代外语》,20171月,第1   期(总第161期),24-36。

      

    2. 中外大学机构身份话语建构比较研究,《中国外语》,20167,4 (   72), 6-17页。

      

    3. 互文性与身份建构话语策略 (第一作者,第二作者:王加林),《中国外语》,20143,2 (总第58), 32-38页。

      

    4. 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对不同英语口音的态度调查(合作,第一作者:赵玉超),《语言学研究》(第十四辑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41月。

      

    5. “定性及定量分析在跨文化语篇研究中的应用”,《当代外语研究》,2012年第3期。

      

    6. “历史话语与中国“和平崛起”的理念建构:一种话语分析视角” (合作,第一作者:尤泽顺),《pg电子试玩学报》,2010年第3期。

      

    7. “Discursiv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,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”(Coauthor,Firstauthor: YOU, Zeshun), 9: 4,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, 2010.      

      

    8. “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偏见:对霍夫斯泰德文化模式话语的批判性分析”(合作,第一作者:尤泽顺),《中国外语》,Vol. No.2, 20103月。

      

    9. “DiscursiveDemocratization in Mainland China” (Coauthor, First author: Huang Ying), Journal of Asian PacificCommunication, 19:2, 2009.      

      

    10. “话语秩序与对外政策构建:对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的词汇变化分析”(合作,第一作者:尤泽顺),《pg电子试玩学报》,20:02,20093月。

      

    11. “An investigationinto the preference for discourse patterns in the Chinese EFL learningcontext”,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, No. 2, 2008.      

      

    12. “政治话语的批判性分析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”(合作,第一作者:尤泽顺),《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》,200810月。

      

    13.“The Discursiv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Celebration as a Site of Harmoniou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” (Coauthor, First author: Huang Ying), ChinaMedia Research,October, 2008.      

      

    14. “从经验走向科学”,《外语教育名家谈》中国外语教育丛书,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,200812月。

      

    15. “近三十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回顾与展望”(合作; 第一作者:何其莘等),《外语教学与研究》,200811月第40卷第6期。

      

    16. “Cross-linguisticfactors of EFL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context”, in Hu Wenzhong & WenQiufang (eds.), ELT IN CHINA (4), Beijing: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(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),2007: 42-73.

      

    17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基础” ,《pg电子试玩学报》,2002年第3期。

      

    18. “DifferentCultures, Different Speech Act Sets”, in Huang Guowen (黄国文主编) & Wang Zongyan (王宗炎主编)(eds.), Discourse and Language Functions, Beijing: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(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), May, 2002.      

      

    19. “Markedness inIntercultural Discourse”, Penetrating Discourse: Integrating Theory with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,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, May 2001. (ISBN 962-7607-17-7)      

      

    20. “中国学生英语作文语篇分析框架”,《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和应用》,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,200110月。

      

    21. “L1 transfer in discourse: A study of Chinese EFLLearner’s Topic-prominent Constructions”, in Roger Berry & Barry Asker, etal., (eds.) Language Analysis,Description and Pedagogy.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, 1999. ISBN 962-7607-11-8

      

    22. “L1 Transfer in theChinese Learner’s Topic-prominent Constructions”,《中国英语教学》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, 1996。

      

    23. “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句子时的主题突出现象与母语转移”,《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》 (桂诗春主编),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。

      

    24. “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疑问句的模式”,《现代外语》,1991 (2)。

      

     

      

    主要著作

      

    1. 《中国英语学习研究》(), 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512月。

      

    2. 《中国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》(主编)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,20104月。

      

    3. 《语言与社会》(编著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13月。

      

    4. 《翻译与跨文化交际》(编著)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,20129月。

      

     

      

    科研课题(主持及完成)

      

    1、《跨文化语篇能力研究》,(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),在研项目。   

      

    2、《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话语建构及其对中外跨文化交际的影响》,(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[2015年结项获优秀等级])。   

      

    3、《翻译与跨文化交际》,(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[2010年结项]);   

      

    4、《英汉语篇模式对比研究》, (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[2003-2006],[2008年结项获优秀等级]);

      

    5、《汉英语言系统的文化差异及其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》,(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[2007年结项]);   

      

    6、《汉语"主题突出"的特征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》,(八五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[青年]);   

      

     

     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上一篇:董燕萍 教授

    下一篇:曾用强 教授

    关闭

    kaiyun体育app官网登录(体育)下载app/官网入口-济源网